黃金的瘋狂還將演繹 告訴你黃金鮮為人知的秘密
2010年11月09日 15:40 24782次瀏覽 來源: 錢經 分類: 貴金屬
中國的應對之策
貨幣戰(zhàn)不是中國挑起來的,中國是受害者,所以我們要堅定不移的維持獨立匯率政策,不能因為壓力就大幅調整。中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得到IMF的保護。1976年的牙買加會議后,全球的匯率機制分為三種:一種是完全浮動匯率機制,有37個國家匯率屬于這種情況,像馬克、法郎,但后來變成歐元了,還有英鎊、瑞士法郎等;107個國家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第三類是貨幣局制度,像香港等等,還有如巴拿馬這些國家,完全美元化了,沒有自己的貨幣,當然現(xiàn)在也有歐元化的。
中國和日本當年的情況不同。日元升值是沒有辦法,因為日本政治和經濟上都依靠美國。當時日本主要出口產品是電子產品、汽車等,國內市場不大,必須要擴張外部市場。中國13億人,8億人生活水平還沒有很大改善,經濟發(fā)展回旋的空間也很大。應該做些防御性的工作,應對可能的貿易制裁或者關稅提高。要避免進入連續(xù)升值的陷阱,因為這是無法可控的,美國說人民幣匯率低估了40%,也可能過兩天改口為100%,沒有盡頭。
在防止人民幣過快升值的前提下,中國應積極著手解決自身的問題,將經濟結構從過度依賴出口向擴大內需轉變。此外,也要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爭取更大的話語權,避免總是在匯率博弈中處于被動的地位。
在十一月份即將舉行二十國集團(G20)首爾峰會上,將完成IMF的份額改革。份額的大小是根據(jù)一個國家在世界經濟中所占的比重確定的。有個計算公式,第一個參考項是GDP,第二項是外匯儲備,第三是開放度。據(jù)此計算出來美國的份額占16.73%。日本7%,德國比日本少點但差不多,第四和第五是法國和英國,占5%多,中國第六占不到4%。所有國家交份額時,25%需交硬通貨(美元,英鎊這些可自由兌換貨幣),交黃金不行,其他75%按本幣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會員國央行開設賬戶,中國相當于有7.5億美元的人民幣就交到人民銀行的這個賬戶中。
首爾峰會上,IMF將向新興發(fā)展國家轉移6%以上的份額,歐洲方面將從24個IMF執(zhí)行董事會中歐洲所占的9個席位中“讓出”2個席位給新興市場國家。中國的份額可能會從第六位上升的第三位,從不足4%升到6.19%。這是國際經濟格局變化的結果,組成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四種貨幣(美元、歐元、日元、英鎊)所代表的經濟總量已經從2001年的69%下降到目前的58%,而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總量則在穩(wěn)步上升。
人民幣應該為進入SDR貨幣籃子努力,SDR的價格是參考一攬子貨幣訂的,最開始有16種貨幣,進出口總額占全球貿易1%以上成員國貨幣都算在特別提款權的籃子里。如今演變成四種貨幣,美元44%,歐元34%,英鎊和日元各占11%,用加權比例核算成SDR的價值,對美元匯率大致是不到1.4,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2120億SDR,大致的規(guī)模是2500億美元。SDR完全是一種記賬的單位,僅跟成員國貨幣當局有關。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提出把SDR作為超主權貨幣,還只是一個設想,因為SDR的量太小了。這種設想只是為了分散中國外匯儲備的風險,中國還是要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至少先成為更多國家的儲備貨幣,然后加入SDR貨幣籃子。
黃金作為貯藏手段的職能在增強
每當全球貨幣體系出現(xiàn)動蕩、特別是主導貨幣弱勢的時候,黃金就會站出來承擔貨幣的職能。為什么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黃金起不到這個作用,因為那時美元強勢,歐洲各國央行在建立歐元漫長的過程中,為了控制美元和黃金的關系,拋售黃金,降低黃金在IMF中的作用。
最初IMF成立時,資本金也就100個億,所有的成員國在繳納份額時,必須25%是用黃金來繳納。60年代末,IMF的計算單位改為特別提款權,一個美元就等于一個特別提款權。因為當時市場上的黃金價格漲得很厲害。IMF和各個國家中央銀行手里的黃金表面上還按35美元計算,可是市場價格已經漲到了70多美元,如果繼續(xù)這樣下去,全球流動性會出現(xiàn)緊張,都被黃金吸收走了。70年代末,IMF把1億5000多兩的黃金儲備的三分之一賣掉了,之后成員國在IMF里持有的不再是黃金。
黃金作為一國實力的象征,作為一國的儲備,這種職能不但是存在,還會延續(xù)。中國的黃金在外匯儲備中所占的比例還是很小的,可以多增加點黃金,歐盟的黃金在外匯儲備的比例是15%。按照這個比例,中國應該增加到4000噸。
東方人愿意用黃金做首飾品,但這不能完全算作民間儲備,更應歸為一種商品。像金耳環(huán)、項鏈等,它們的加工費用可能占純金費用的30%,這降低了作為貯藏手段的價值。亂世藏金,當國際貨幣體系無法形成統(tǒng)一共識,通貨膨脹勢頭涌現(xiàn)時,黃金的價值依然會上升。
張之驤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國際事務顧問,曾任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中國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執(zhí)行董事。
責任編輯: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ikesush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