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之路,任重道遠
——西南鋁冷軋廠調結構促發(fā)展側記
2011年05月31日 14:19 5167次瀏覽 來源: 西南鋁 分類: 鋁資訊 作者: 黎明勇
在中鋁公司最近召開的“強基會”上,熊維平總經理指出:“以運營轉型為抓手,全面強化基礎管理”。
何謂“運營轉型”?筆者理解,結構調整應該仍然是重頭戲。
在組織結構調整深入推進了一年多后,我們調整的重點,也應該放在產品結構的調整上了。
隨著冷連軋生產線的全線投產,西南鋁企業(yè)的冷軋產品結構必將發(fā)生一個大的轉變。
在這場變局中,如何打好結構調整的牌?如何在夾縫中占得先機?對冷軋廠而言,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總量過半的冷軋產品,為何增量不增效?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大塘片區(qū)開始如火如荼建設的時候,就有“軋機一響,黃金萬兩”的說法。如今,將近20年了,我們曾經的“效益工程”也并沒有發(fā)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企業(yè)改革的不斷深入,原來的涂層分廠、鋁箔分廠、薄板分廠集中整合成了冷軋廠?,F(xiàn)有冷軋廠的產能,基本上就是當年改擴建的產能。
雖然冷軋產品的產量月月都占了集團公司的半壁江山,但利潤卻是不到20%,這讓冷軋廠的職工感到無比的郁悶和糾結。
我們不僅要問,這么大產量的冷軋產品為何總是不賺錢?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走訪了冷軋廠,并進行了深入調查。歸結起來原因有四:
一是產品結構調整未真正體現(xiàn)效益最大化。主要表現(xiàn)在:不賺錢的產品、虧損的產品一直在繼續(xù)生產。如:商品鋁箔毛料、空調箔產品;生產難度大,高質量的產品(如CTP板),在市場價格上未得到充分體現(xiàn)。
二是質量損失巨大,使邊際效率不高的大眾產品虧損嚴重。如占冷軋產品30%的罐料,由于冶金質量原因,造成大批量的退貨,使本來盈利能力較弱的產品虧損更重。
三是產品加工費偏低。由于國內鋁加工行業(yè)的大面積發(fā)展,競爭加劇,使冷軋產品普遍加工費偏低,近幾年,平均噸產品加工費只有5800元——6000元,同時原材料成本過高,造成冷軋產品冷軋工序加工費更低。
四是鋁錠價差損失,造成盈利能力大大減弱。鋁錠的價差損失靠降低生產成本來彌補,難度很大。
西南鋁要在贏利模式上有大的改觀,冷軋廠的結構調整恐怕是當務之急。要實現(xiàn)李鳳軼總經理提出的“效益最大化”,冷軋產品必須要賺取更大的利潤才行。
結構調整,對于冷軋廠而言,是一篇大文章。
一季度產量下降13%,利潤為何大幅增長?
在4月份的經濟活動分析會上,冷軋廠廠長湯勇感到從未有過的揚眉吐氣——今年一季度,冷軋廠的利潤由往常的“老幺”躍居“老二”,占集團公司利潤的13%。雖然只占到了13%,這已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一直增量不增效的冷軋產品利潤為何一季度大放異彩?究其原因,就是產品結構發(fā)生了大的變化。
一季度,冷軋廠產量同比下降9.9%,內部利潤卻由虧損642萬變成了贏利1522萬。這樣的變化,在冷軋生產線20年的生產中,是絕無僅有和令人驚喜的。
在實際的產品結構中,記者發(fā)現(xiàn)了以下變化:一是“不賺錢”的產品同比大幅降低。1235商品毛料、空調箔這兩個產品加起來我們少生產7000多噸。僅這兩項產品就減少虧損近1000萬元。二是高附加值產品產量增加了。罐蓋料等利潤較高的產品3月份達到當月產量35%的比例,增效比較明顯。
其實,近年來,冷軋廠在產品結構調整的路上就進行了大膽的探索,相繼開發(fā)出陽極氧化板、電視機用料、電腦用料、手機用料、外墻裝飾幕墻料等2.0mm以上市場需求旺、附加值高的新產品,這大大提高了市場的競爭能力,為增效奠定堅實基礎。
冷軋廠一季度生產經營取得的明顯成效,產品結構的成功調整可謂功不可沒。要真正落實李總提出的“管理科學化,效益最大化”的經營理念,我們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前提下,再也不能干“只賺吆喝不賺錢”的事情了。
在“久旱逢甘霖”后,如何延續(xù)這樣好的勢頭,在結構調整上做足文章,最大限度地增加效益,是冷軋廠下一步應該繼續(xù)思考的問題。
對于核心優(yōu)勢產品,如何將“蛋糕”做大?
于市場經濟而言,真正賺錢的是擁有核心技術的優(yōu)勢產品。
于冷軋廠而言,涂層罐蓋拉環(huán)料和高檔的CTP板正是這樣的產品。
這兩項產品,凝聚了冷軋廠廣大技術人員心血和汗水。經過多年的研發(fā),冷軋廠目前這兩大主導產品的工藝技術已走在國內企業(yè)的最前沿,產品質量在國內處于絕對領先水平。
湯勇告訴記者,涂層罐蓋拉環(huán)料前景極為廣闊,是今后應該重點發(fā)展的第一大支柱產品。
“涂層罐蓋拉環(huán)料在冷軋廠現(xiàn)有產品結構中占的比重是12%。如果5年后能夠將這一比例提高到70%達到8萬噸,實現(xiàn)規(guī)?;瘜I(yè)化生產,冷軋廠的利潤將至少提高5倍,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湯勇在分析時充滿信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涂層罐蓋拉環(huán)料主要用在易拉罐的瓶蓋。目前,國內平均消費易拉罐40—50個/年/人,而美國是470個/年/人。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一市場將至少以10%的年平均速度遞增。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這一極具市場優(yōu)勢的產品,卻有一致命的“瓶頸”——涂層能力不足。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盡管涂層生產線已是滿負荷生產,但根本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而要將這一產品做大,我們還需要大大提高涂層、拉矯、分切和涂蠟生產能力。
“如果我們不能盡快將這一市場做大,現(xiàn)有的優(yōu)勢將逐漸喪失,市場同樣有被對手蠶食的危險”。湯勇顯得非常著急。
湯勇還告訴記者,冷軋廠的另一優(yōu)勢產品是高檔的CTP板,這一產品實際是原PS板的替代品。冷軋廠緊貼市場需求,調動精干技術力量,于2010年掌握了該產品生產工藝。
和傳統(tǒng)的PS板相比,CTP板使用壽命和印刷質量有了質的變化。當然,市場上,它售價是遠高于PS板的。生產這樣的產品,獲取的利潤肯定也是非??捎^的。
由于具有西南鋁熔鑄、熱連軋、涂層、冷軋的整體技術優(yōu)勢,涂層罐蓋拉環(huán)料和CTP板目前具有比較大的競爭力。但是,在市場經濟已高度發(fā)達的今天,這種優(yōu)勢能保持多久,誰也說不清楚。
是選擇優(yōu)勢產品的專業(yè)化生產,還是繼續(xù)走“品種結構最齊全”之路,我們在結構調整中應該作出選擇。
殘酷的市場競爭告訴我們, “品種結構最齊全” 很多時候其實是劣勢而非優(yōu)勢。規(guī)?;瘜I(yè)化生產的產品,成本才是最具市場競爭力的。
曾經的“三朵金花”,為何風光不在?
西南鋁建筑型材、西南鋁鋁箔和西鋁天花,曾經都是家喻戶曉的暢銷產品。特別是建筑型材和西鋁天花,幾乎成了西南鋁的代名詞。如今,這一切已如昨日黃花,風光不再,留給西南鋁人的是永遠的傷痛。
上世紀80至90年代,西南鋁的建筑型材在市場有極好的口碑,家家都以安裝了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壁厚、牢固、美觀,讓大家贊不絕口。但新品開發(fā)的滯后和高企的成本,使我們敗下陣來。而今,這一市場早已是民營企業(yè)的天下。我們率先開發(fā)了這一市場,卻又拱手讓出了這一市場,是十分令人痛心的。
鋁箔區(qū)域,曾經是來賓經常要光顧的地方。當領導向客人介紹“比頭發(fā)絲的十分之一還要薄”的時候,自豪之情寫在每個西南鋁人的臉上。而今,此情此景卻很難再見。
2002年,江澤民同志視察西南鋁時,還特意將鋁箔放入兜里珍藏。如今,這一曾經讓西南鋁人無比光榮的時刻,已成了永遠的記憶。軋機轟鳴、熱火朝天的生產場面早已不在,“基本停產”是我們面對的現(xiàn)實。
西鋁工業(yè)公司的西鋁天花,想當年是何等的知名。大大小小的公交車上貼滿了西鋁天花的廣告,生產車間常常是門庭若市。如今,早已是“門前冷落車馬稀”,連品牌經營權也早已屬于他人。
這“三大產品”的質量是頂呱呱的,被市場打敗的原因是居高不下的成本。我們往往是率先開發(fā)了新品,卻很快丟失了市場。是機制的原因?是體制的原因?值得我們去深思!
教訓是深刻的,也是痛苦的。而不能在教訓中警醒卻是可悲的。
要想不重蹈覆轍,我們絕不能走在新品開發(fā)的最前沿,而走在“做大市場”的最后面。如果這樣,我們將永遠會處于被動。
要實現(xiàn)“效益的最大化”,我們必須按照中鋁總部的部署,認真落實李鳳軼總經理提出的經營理念,真正做到和市場接軌,大力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實現(xiàn)規(guī)模化專業(yè)化生產。
在結構調整的路上,我們還任重道遠……
責任編輯: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ikesush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