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國際消息影響下的金屬走勢
2014年05月30日 11:14 20416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重點新聞
日本:
日本4月零售銷售年率跌4.4%逾三年最差,受上調銷售稅打壓
日本經濟產業(yè)省(METI)周四(5月29日)公布數據顯示,日本4月零售銷售月率及年率均轉為大跌,跌勢超出市場預期,受日本今年4月1日開始啟動上調銷售稅舉措的打壓,而上調銷售稅之前民眾瘋狂提前購物推高3月基數更夸大了月率跌幅。
整體零售銷售
具體數據顯示,日本4月零售銷售(未季調)年率下降4.4%,創(chuàng)逾三年(2011年3月以來)最大跌幅,預期下降3.3%,前值增長11.0%。
日本4月零售銷售(未季調)降至11.0110萬億日元,較上月下跌19.8%;前值由13.731萬億日元修正為13.733萬億日元。
日本4月季調后零售銷售月率下降13.7%,預期下降11.6%,前值增長6.3%。
大型零售銷售
日本4月大型零售商銷售(未季調)年率下降6.1%,前值增長17.0%。日本4月季調后大型零售商銷售年率下跌6.8%,前值增長16.1%。
整體商品銷售
數據還顯示,日本4月整體商品銷售(未季調)年率下降3.9%,前值增長8.5%。
日本4月整體商品銷售(未季調)36.821萬億日元,前值46.176萬億日元。
批發(fā)銷售
日本4月批發(fā)銷售(未季調)降至25.8100萬億日元,前值32.442萬億日元。
日本4月批發(fā)銷售(未季調)年率下降3.7%;前值增長7.5%。
日本4月失業(yè)率維穩(wěn)3.6%,求才求職比升至近八年高點1.08
日本總務省周五(5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失業(yè)率為3.6%,與前月持平;求才求職比升至近八年以來最高1.08。這一令人鼓舞的跡象預示,勞動力市場趨緊將提升薪資水平并支撐消費者支出。
具體數據顯示,日本4月失業(yè)率3.6%,預期值3.6%,前值3.6%。
日本4月求才求職比1.08,創(chuàng)近八年(2006年7月以來)最高水平,預期值1.07,前值1.07。
4月新增就業(yè)崗位較前月增加3.7%,較上年同期增加10.0%。
日本4月全國核心CPI增長3.2%創(chuàng)23年最快,凸顯上調銷售稅效應
日本政府數據周五(5月30日)顯示,4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年同期跳增3.2%,創(chuàng)逾23年(1991年2月以來)最快增速,因日本上調消費稅拉動物價全線上漲。5月東京核心CPI年率上升2.8%,創(chuàng)22年最大漲幅。日本4月全國核心-核心CPI年率上升2.3%,創(chuàng)17年最大漲幅。
全國4月CPI數據
具體數據顯示,日本4月全國核心CPI年率增長3.2%,創(chuàng)逾23年(1991年2月以來)最大漲幅(當時也增長3.2%),為連續(xù)第11個月增長,預期增長3.1%,前值增長1.3%。
核心CPI剔除了生鮮食品價格,但包括油品價格。
日本4月全國CPI年率增長3.4%,前值增長1.6%。4月全國CPI月率增長2.1%,前值增長0.3%。
東京5月CPI數據
日本5月東京核心CPI年率增長2.8%,創(chuàng)22年(1992年4月以來)最大漲幅,凸顯上調銷售稅效應;市場此前預期增長2.9%,前值增長2.7%。
核心CPI剔除了生鮮食品價格,但包括油品價格。
日本5月東京CPI年率增幅擴大至3.1%,前值增長2.9%;5月東京CPI月率增長0.3%,前值增長2.0%。
東京地區(qū)CPI數據比全國數據早一個月公布,被視為全國通脹數據的領先指標。
核心-核心CPI
日本4月全國核心-核心CPI年率上升2.3%,創(chuàng)17年(1997年12月以來)最大漲幅,凸顯上調銷售稅效應。
核心-核心CPI,指的是剔除生鮮食品及能源價格的CPI數據。
匯通網相關內容及鏈接: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在CPI數據后表示,日本4月CPI數據顯示上調銷售稅措施正在產生傳導效應;上調消費稅之后,經濟復蘇仍處于穩(wěn)定軌道上。
此前,日本央行估計,消費稅上調將為4月通脹年率貢獻1.7個百分點,為5月貢獻2.0個百分點??倓帐]有給出官方的預估。
責任編輯:金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ikesush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