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7日鉛評:國內鉛蓄電池需求增長刺激鉛價
2009年11月27日 16:3 16937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鉛鋅資訊 作者: 彭薇
分析評論:
鉛的價格和基本面之間出現背離。高盛修正鉛在明年供需模型點將是供應過剩的狀況,但在2011年將出現供應不足的情況,高盛也已經相應調整了價格預期。
上周LME鉛價振蕩上行,報收于2350美元/噸,一周漲幅74.5美元/噸。鉛庫存繼續(xù)攀升達135125噸,而注銷倉單下降至275噸。2009年初以來鉛價上漲了150%,蓄電池企業(yè)生存環(huán)境因為不斷上升的成本變得更加惡劣。
鉛的消費主體結構相對單一,國內鉛酸蓄電池行業(yè)的耗鉛量占整個鉛消費76%以上。鉛酸蓄電池行業(yè)可以拆分為四個板塊來解析,起動型(汽車、摩托車產業(yè)),動力型(電動車產業(yè)),通信類以及出口。
汽車行業(yè):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汽車下鄉(xiāng)、以舊換新三大扶持政策,在10月份,國內車市年產銷規(guī)模已經實現首次突破1000萬輛。同比增長雙雙超過36%。汽車類蓄電池耗鉛量同比增長近21%。
電動車行業(yè):2006-2007年的鉛消費之王。據統計,目前我國電動車存量在1.2億輛,相關聯配套企業(yè)規(guī)模6000余家,龐大規(guī)模引發(fā)激烈的價格競爭。一資深動力型鉛酸蓄電池生產企業(yè)管理人士表示,2009年的行業(yè)低價競爭使得每生產一只12AH電池存在高達20元的競價空間,企業(yè)生存壓力太大,成為鉛錠和鉛終端行業(yè)之間的“搬運工”。
隨著工信部、科技部介入,《汽車振興規(guī)劃》以及相關新能源車鼓勵、補貼政策集中出臺。為了爭奪電動車這塊未來的蛋糕。許多企業(yè)幾乎一夜之間,紛紛上馬電動車。
奇瑞、比亞迪、吉利、眾泰、萬向、綠源、山東時風等企業(yè)生產的山寨電動汽車。全民皆電動,這正是目前中國電動車爆發(fā)的現實基礎,7月6日的《星期天泰晤士報》刊登文章,“在位于上海西南90英里的杭州市……(眾泰)紐貝爾擊敗西方競爭對手,聲明研發(fā)出了續(xù)駛里程堪比汽油車的純電動汽車。”
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優(yōu)先研究課題將包括建筑能效、清潔煤(包括碳捕集與封存)及清潔汽車。分析人士指出,“優(yōu)先課題”體現中美能源合作最新方向,電動汽車和建筑節(jié)能相關上市公司有望率先受益中美合作。兩國政府還宣布,在十幾個城市開展聯合示范項目,并努力開發(fā)共同的技術標準以推動此產業(yè)規(guī)模快速增長。
隨著電動車進入產業(yè)化前期,一場電動車標準的爭奪將不可避免。
比亞迪、日產之間,一場充電網絡的圈地運動已經開始。
11月9日,羅蘭·貝格正式對外發(fā)布關于全球新能源汽車前景的最新研究報告,報告首次提及全球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零部件的發(fā)展前景,其中,2020年中國電力驅動總成零部件市場總價值超100億歐元。其中,2011年、2014年和2017年的市場總市值分別為6億、24億和56億歐元,中等估計的市場總值在2020年也將達到65億歐元,即使是保守估計也將達到24億歐元。
根據預測,到2020年西歐將成為主要市場,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年銷售量將超過300萬,中國排名第二,達到158萬臺,銷量約為乘用車整體銷量的16%以上。蓄電池生產企業(yè)的開工率必將節(jié)節(jié)高升,國內鉛的消費增長將大大提速。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ikesush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