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中期仍具下跌動能
2015年10月21日 9:17 2196次瀏覽 來源: 期貨日報 分類: 期貨 作者: 新湖期貨 姜文泰
滬銅國慶長假之后在嘉能可減產的刺激之下強勢上漲,而隨后便再度回歸振蕩偏弱走勢。截至10月20日,1512合約報收于39200元/噸,持倉量重新攀升至58萬手,空頭力量再度有所增強??傮w而言,筆者認為,宏觀預期以及市場情緒方面的影響因素要遠大于基本面因素。
滬銅國慶長假之后在嘉能可減產的刺激之下強勢上漲,而隨后便再度回歸振蕩偏弱走勢。截至10月20日,1512合約報收于39200元/噸,持倉量重新攀升至58萬手,空頭力量再度有所增強。總體而言,筆者認為,宏觀預期以及市場情緒方面的影響因素要遠大于基本面因素。
美聯(lián)儲年內加息的概率越來越小
美國方面多項數據不及預期,利率期貨的情況顯示,市場預期美聯(lián)儲在10月會議上加息的可能性為5%,12月為30%。而此前市場預期在9月加息的概率一度達到60%。國內方面,實體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最新出爐的三季度GDP增速為6.9%,一定程度上高于預期,其中第二產業(yè)增速僅為6.0%。月度數據顯示,9月發(fā)電量、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均表現(xiàn)較弱,與之對應的是從樓市到車市的刺激措施不斷,但實際效果來看較為一般。宏觀面仍然處于長期經濟弱勢與短期刺激預期炒作的輪動過程中。
年內銅供應仍較為充足
前期的炒作風險因子——嘉能可公司做出了削減鋅產量并且謀求出售銅礦資產的決定,其對于整體基本金屬市場的恐慌性負面影響逐漸消退,這也是銅價在節(jié)后出現(xiàn)大漲的主要原因之一。供給面,減產消息較多,但是減產幅度仍然不明顯,除去近期嘉能可40萬噸之外,其他的零星減產均在3萬噸規(guī)模以下。更多的上游銅精礦生產商采取壓縮成本以及裁員等方式來應對價格下跌,對于銅價僅略有提振。而2016年新增銅精礦供應的項目仍然較多,僅五礦資源在秘魯的Las Bambas項目在完全投產后即可覆蓋掉嘉能可在Mopani和Katanga兩處減產的損失量。國內冶煉方面,10月結束后檢修將基本結束,由于年初以及7—9月檢修較多,為了完成年度計劃,國內冶煉廠料將在年底前出現(xiàn)一輪較為明顯的產量沖刺過程。
資金因素成下游企業(yè)的最大羈絆
目前,市場需求情況較7—8月環(huán)比有所改善,但是幅度非常不明顯。資金情況仍然是制約下游企業(yè)的重要因素。根據我們的調研,整體下游有色行業(yè)始終處于信貸收縮狀態(tài),中小型企業(yè)均有20%—30%的抽貸。整個銅產業(yè)鏈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yè),信貸收縮對于中小型企業(yè)的影響尤為明顯,部分企業(yè)稱,能否順暢回款是企業(yè)接受訂單最重要的因素。從宏觀貨幣數據來看,M2增速以及新增人民幣貸款等數據均有所回暖,有色行業(yè)目前作為銀行體系的“劣質客戶”,從整體貨幣寬松中獲得的新增信貸極為有限。
細分行業(yè)上,下游銅桿企業(yè)及電纜企業(yè)的開工率較往年偏低,近期國家電網的電纜招標有一定的恢復,但是其交貨期仍然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體現(xiàn)到實際消費上??照{等行業(yè)進入淡季。前期的房地產銷售轉暖并未帶動新開工好轉,金九銷量平平,銀十再度落空已成定局。
從進出口及庫存來看,9月進口精煉銅達到46萬噸,去年同期則為35萬噸,前期進口套利窗口的打開使得進口數量較多,保稅區(qū)庫存7—9月減少數量在25萬噸左右,LME銅庫存回落至30萬噸之下的水平。套利窗口打開導致的庫存轉移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持續(xù)壓制國內銅價,國內現(xiàn)貨市場在9—10月受到這一部分增量影響始終疲弱。
短期來看,滬銅在經歷了嘉能可減產以及宏觀預期的炒作后再度陷入疲弱走勢,盡管基本面及現(xiàn)貨市場均利空銅價,但是美聯(lián)儲推遲加息以及經濟刺激預期仍將支撐銅價在39000—40000元/噸振蕩。未來2—3個月,年末供應充足疊加消費淡季,銅價40000元/噸上方逢高沽空仍然是比較穩(wěn)妥的中期策略。 (作者單位:新湖期貨)
責任編輯:葉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ikesush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