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源速度:從建廠到投產僅用105天
2015年10月27日 10:49 3478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鋁加工
一棵綠芽,預示著企業(yè)的茁壯成長;一面旗幟在地球上飄揚,展示著企業(yè)面向全球發(fā)展的雄心——這是吉林利源精制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yè)標識。
雄心始于王民的一個念頭。
2000年,當時只是做鋁材經銷生意的利源精制董事長王民到南方采購鋁材,見到了鋁材生產的過程,受到了啟發(fā)。“為什么我們生產不出來,而要千里迢迢到南方來買?”于是,他產生了建廠的念頭,并于當年10月開始著手實施。
成長始于遼源西郊的一塊荒地。
沒有辦公室、沒有宿舍、沒有食堂,甚至沒有水、電,王民帶領工人們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工廠的建設中,渴了喝涼水,餓了啃面包。時值寒冬,廠房門窗還沒有安上,王民就和工人們開始晝夜不停地安裝設備,剛一調試好,便立即組織生產。
利源鋁業(yè)始建頭一年,就生產1850噸鋁型材,實現銷售收入2000余萬元。
荒地上矗立起利源的基業(yè),從建廠到投產僅僅用了105天,這就是利源速度。
一期創(chuàng)業(yè)的成功,并沒有讓利源人陶醉,他們敏銳地感到,如果只生產普通建筑材,很容易被市場淘汰。利源鋁業(yè)瞄準高端市場,制定了堅持生產一代、研制一代、謀劃一代的發(fā)展戰(zhàn)略。
2004年6月,投資2.4億元的2.2萬噸軌道列車鋁型材項目開工建設。當時是困難重重,資金缺口,加之建筑材料大幅漲價,給項目建設造成了超出想象的難度,但利源鋁業(yè)沒有退縮,在省、市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項目提前竣工達產。
王民清醒地認識到,要想在市場經濟競爭中勝出,必須與國際接軌。他轉變觀念,以更加寬闊的眼界,著手把利源鋁業(yè)由私營企業(yè)變成社會企業(yè),積極爭取上市。
2007年,利源鋁業(yè)進行了股份公司改制。緊接著,又從北京、上海、江蘇等省市引進3家戰(zhàn)略投資者,不僅擴大了股本,破解了資金瓶頸,還使來自發(fā)達地區(qū)的人員進入了公司董事會,參與經營決策,帶來新的理念和思想。
在遼源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經過3年多的不懈努力,2010年11月17日,利源鋁業(yè)在深交所正式掛牌交易,募集資金8.2億元。
2011年,利源鋁業(yè)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è),主要客戶有加鋁英利公司、美國蘋果公司、臺灣廣達公司、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中國北車集團、沈陽遠大集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yè)。
2011年8月,利源精制三期擴建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這使得企業(yè)產業(yè)鏈得到進一步延伸,模具年產量達8000套左右,鋁合金軌道車體年產量600輛、車頭400輛,深加工產品年產量5萬噸左右,鋁合金轎車框架年生產5萬臺,年鑄造能力實現30萬噸。
眼下,利源的產品已進入建筑裝修、軌道交通、電子電力、機械制造、石油化工、軍工兵器六大領域,下一步要向市場的深度、廣度方面發(fā)展,實現高精尖產品占領國際市場。
責任編輯:四筆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ikesush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