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 “互聯網+”下的稀土生意
2015年12月27日 13:21 6611次瀏覽 來源: 央廣網 分類: 稀土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截至目前,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專門以各類稀土產品為交易品種的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平臺,已經成功收入42300家平臺機構的大數據。
從2014年3月28日稀交所投入正式運營,到目前,在稀交所開戶入市的交易商(稀土行業(yè)上下游企業(yè)及中間貿易商)數量已經超過一百家,覆蓋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qū)。
今年1到11月份,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共交易稀土產品220955.75噸,是2014年全年的6.3倍,實現交易額235.3億元,是2014年全年的4.2倍。
其中,11月份交易稀土產品26797.8噸,同比增長172.9%,交易額192590.54萬元,同比增長44.05%。
伴隨稀土行業(yè)交易活躍度的提升,包頭稀土產業(yè)稅收也迎來了持續(xù)低迷后的回升,前11個月,包頭市實現稀土行業(yè)稅收3.3億,同比增長253.75%。
按照規(guī)定,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以“E現貨”(即電子商城)、現貨競價和現貨掛牌三種模式開展現貨交易,不開展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和市場管理、倉單交易,下一步將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等工作,未來還想推出期貨交易模式。
稀土被譽為“新材料之母”,廣泛應用于新能源、電子信息、核能、航空航天等高技術產業(yè)領域。長期以來,我國支撐了全球約90%的稀土產品需求,卻缺乏影響稀土行情的能力,一大因素是企業(yè)分散,買方向銷售企業(yè)多頭詢價,引發(fā)銷售企業(yè)惡性競爭。
對此,包頭稀土研究院院長楊占峰說,廠商以交易所為平臺交易,可以增強訂單和價格透明度,規(guī)范交易秩序,有助于完善稀土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責任編輯:孟慶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ikesush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