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鋰電池成為下一個轉基因
2016年02月16日 9:17 4583次瀏覽 來源: 《中國科學報》 分類: 鋰 作者: 趙廣立
不久前,一篇題為《一個人民還蒙在鼓里的鋰電池陰謀》的文章把鋰電池從頭到腳黑了個透,隨后鋰電池相關業(yè)內人士用專業(yè)知識和事實數據對這篇“一派胡言”的文章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回擊,一時間引發(fā)大量網絡轉載。有好事者將此事視作“一場關于鋰電池的撕逼大戰(zhàn)”。
“撕逼”是近年來流行的網絡熱詞,多用以形容當事兩方互相指摘。該詞匯放在這里實在欠妥,這其實是一場針對謠言的有力回應——“辟謠”放在這里才合適。
值得反思的是,《一個人民還蒙在鼓里的鋰電池陰謀》一文罔顧我國擁有眾多鋰離子電池專利、多種動力電池原材料早已實現國產、鋰電池BMS嚴格的技術規(guī)格等多種事實,大肆抹黑國家力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這種漏洞百出、危言聳聽的言論居然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客觀的、主流科學家的觀點卻陷于被動,原因何在?
很明顯,傳播者是在利用輿論場中一種“公眾不信任政府”的社會心態(tài),巧妙地將鋰電池的安全性討論轉嫁到“電動車技術不成熟”“我國技不如人”等問題之上,然后從中“夾帶私貨”,以“國家利益遭到出賣”等陰謀論論調嘩眾取寵,從而否定我國在鋰電池技術和安全性上取得的突破,否定電動汽車產業(yè)。
細細分析,這與近年來公眾關于轉基因產品安全性的討論何其相似。
嘩眾取寵固然能夠吸引更多人關注到電動汽車、轉基因等話題的討論之中,然而罔顧科學事實、只有陰謀論的討論終會使人們對于相關話題的關注脫離了科學的軌道,更令許多根本不了解轉基因、不了解鋰電池,甚至沒有任何相關專業(yè)背景的人在公共輿論平臺大談特談,最終讓簡單的科學問題變得復雜,讓本該順利推廣的前沿技術止步于實驗室,最終卻是實實在在地牽絆住了相關技術產業(yè)前進的步伐。試想,如果有一天人們談鋰電池而色變,人人抵制電動汽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將從何談起?
這顯然不是每一位仍有民族覺醒意識的人士所希望看到的。對于普通公眾而言,盲目相信陰謀論者的言論實在欺心。每一個準備發(fā)表看法的公民,首先應該去了解“政府出賣國家利益”這一論調到底有幾分真假,到底是一種理性心態(tài),還是因為被炒作而被放大的非理性心態(tài)。其次,大家更應該了解清楚我國在鋰電池、在轉基因產品上的技術進展、管理辦法,然后再去指出其中不嚴謹的地方;先了解清楚中國相關技術在國際上的水平,再去指出落后的地方,這才是科學和理性的質疑方式。如果一味盲目地質疑,全然不顧可能把相關前沿技術產業(yè)“帶到火坑里”,最終坑害的是本該可以利用科技造福的未來。
責任編輯: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ikesush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